山東省煙臺市開發區松花江路3-1號納飛博科技
13355351666
關注我們
根據環錠紡靜電紡絲設備形成的機理,毛羽可分為過程毛羽和加捻毛羽,過程毛羽主要是指紡紗過程中,紗線與紡紗通道摩檫形成的毛羽,與紗線經過通道的張力及靜電等原因有關;加捻毛羽是須條在加捻過程中形成的,須條加捻除了幾何結構的變化外,還有在紡紗張力的作用下邊緣的纖維擠向中心,中心纖維擠向邊緣,使纖維反復發生內外轉移,當纖維頭端被擠出并與其它纖維脫離后,因無纖維抱合而缺少張力和向心力,不再被壓向內部而留在紗體外表面形成毛羽。靜電紡絲設備通過設計多針頭靜電紡和無針頭靜電紡裝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靜電紡絲的產率,但仍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常見的指標是毛羽根數(單位:根/10m),控制毛羽主要是3mm及以上毛羽。
紗線減少毛羽問題產生的因素與控制管理措施(上)(緊接上期)
3.2.3 并條工藝
并條工序的重點是優化牽伸工藝,提高纖維的伸直平行度。其工藝思路是頭并并合數和總牽伸倍數宜小不宜大;后區牽伸倍數和后區隔距宜大不宜小;二并并合數與總牽伸倍數相當,未并并合數與總牽伸倍數相當。后區牽伸倍數宜小不宜大,前區牽伸倍數宜大不宜小。同時縮小圈條器喇叭口直徑,使條子圈放緊密,表面光滑。采用中定量、重加壓、順牽伸、中捻度、小張力、適當羅拉隔距”的工藝原則對減少成紗毛羽有利。并條機后區不同牽伸倍數對成紗毛羽的影響對比試驗見表6。
從表6中可以看出,采用較大的后區牽伸比和較小的頭部后區牽伸比可以改善纖維的直線度和平行度,改善條子的內部結構,對于提高成紗條干和降低成紗毛羽非常重要。
3.2.4 粗紗工序
粗紗工序減少毛羽的關鍵是增加條子的緊密度,提高纖維的平直度和平行度,保證紗體的光滑度。為滿足這一要求,粗紗車間的相對濕度和回潮率可適當提高。在主牽伸區使用合適的收集器以保持良好的纖維通道狀態和壓區壓力;選擇合適的鉗口隔距,適當降低粗紗定量,降低后區牽伸倍數。這些都有利于減少靜電紡絲設備。比較見表7和表8。
注:紡紗產品品種為T/C、 65/35 、18tex。
注: 中央集中器尺寸為6 mm 寬 × 4 mm 高,前集中器高度相同。
從表8可知,開口寬度小的集合器能提高須條緊密度,改善粗紗內部結構,提高粗紗光潔度,減少成紗毛羽。
3.2.5 細紗工序
紗線工藝是產生毛羽的主要工藝。一個是從前滾子卷須到扭轉點的扭轉三角形區域。據統計,捻線三角區的毛羽占靜電紡絲設備的80% -85% ,其次是紗線設備不良,操作不當,溫濕度控制不當也會導致靜電紡絲設備大幅度增加。
3.2.5.